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4月1日,赛迪顾问对外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拥有1700多家链上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
从消费级应用看,以大疆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世界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商和无人机领域的领航企业;
从工业级应用看,深圳处于国内领头羊,依托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产值占到全国六成左右,拥有一电科技、科比特、科卫泰、哈瓦国际等几十家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商。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单项冠军3家,上市企业9家,涵盖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应用与服务等环节,产业链条较为完整。
在研发制造领域,广州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三家长期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其中,亿航智能的EH-216s于2023年10月取得全球首张民航适航证;小鹏汇天在全球飞行汽车领域走在前列,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汇天是亚洲顶级规模的飞行汽车公司,并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开启分体式飞行汽车的预订;广汽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投入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国有企业,后劲十足。
广州无人机产业目前已形成了涵盖了研发制造、检验测试认证、飞行运营和服务保障全产业链,在全国无人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2月27日,上海企业研发的“盛世龙”首次实现从深圳至珠海的飞行。单程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到空中的20分钟。
作为华东航空枢纽,上海发力低空经济。上海发布《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一大亮点就是发展低空经济,提出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今年1月,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正式揭牌,上海青浦区宣布在电动飞行器制造、飞行器运营、培训及数据服务等四大产业细分赛道发力;4月,“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在金山揭牌……
上海航空产业人才优势无可比拟,具备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成熟、完整供应链优势,同时集聚了时的科技、御风未来、沃兰特等低空经济初创企业。
2023年,成都航空规上企业116户,营业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14.6%。成都航空装备制造实力丰沛雄厚,C919机头、ARJ21机头、翼龙无人机、空客A320舱门均产自成都。航空维修能力方面也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已聚集北京飞机维修工程、四川国际、海特高新等50多家维修企业。
成都是航空工业重镇,传统航空产业链健全,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均是万亿级产业。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工业无人机整机企业收入规模41亿元,位居全国前三。
以中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傲势科技等企业为主,成都已聚集10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品覆盖10千克到吨位级,基本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无人机产业链。
在全部工业门类中,苏州拥有35个大类、172个中类、513个小类,集聚了16万多家工业公司,慢慢的变成了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目前,苏州在空天产业链上集聚近350家企业,这中间还包括无人机整机企业21家。
截至4月18日,苏州在今年年内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计划总投资超730亿元。其中,低空制造项目超150个,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苏州还新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6个,总规模超200亿元。
苏州还将全力发展城市空中交通(UAM)新业态。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合作,统筹推进市内及城际间的短途飞行、公务飞行、商务飞行等低空飞行服务,构筑“通道+网络”的低空航线布局,“建设以苏州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的空中走廊,推进苏州与周边运输机场的联程接驳。鼓励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大中型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应用,有序推进高时效的载人和载货飞行,有效保障多样化的客货运输需求。”
与此同时,苏州还将拓展文体旅游场景应用。鼓励通用航空企业依托太湖、阳澄湖、金鸡湖、澄湖等湖泊资源和市内重点旅游景点探索开发空中游览、航拍航摄、航空运动等特色项目。利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融合江南文化、现代城市等元素,打造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构建“低空+文旅”新业态。
南京较早入局低空经济,已集聚相关企业百余家,在研发、制造、配套、服务、人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0年,南京成为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南京试验区集聚了无人机产业相关企业30家。南京低空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在浦口、白下、麒麟、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板块。全市已集聚百家航空航天企业,其中规上企业占八成,2023年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元。
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南京集聚了融通60所、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整机制造企业,培育了莱斯信息、智慧航空研究院等飞行指挥调度、测绘导航服务企业,低空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水平显著增强。
4月15日,无锡市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要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努力将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和全国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区。
无锡全市现有与低空经济直接关联的重点企业超30家,另有数十家不同规模的低空飞行服务企业。其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依托隆达超合金、透平叶片等重点企业,无锡市具备航空级材料、发动机叶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中游整机制造领域依托道尼尔海翼、牧羽航空等整机制造企业,在新通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3月11日,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落户梁溪区;同日,无锡经开区与亿航智能签约,计划设立江苏区域运营中心,打造江苏区域整机组装交付及运维保养基地。
招大引强之外,无锡拿出竞逐低空路线日,无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无锡市低空经济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依托宜兴丁蜀机场、梁溪科技城等地特色园区先发优势,布局做优evtol、无人直升机等产业。根据三年规划,到2026年,无锡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将建成200处各类起降设施,智能化低空运行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低空飞行规模达到每年30万架次。
杭州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军。早在2020年10月,杭州就入选了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并成为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探索的城市。
目前,杭州拥有超250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成立于2022年的天目山实验室,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浙江航空技术实验室,与低空经济、智慧通航高度相关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炉”。
低空经济一头牵着制造业,一头连着数字化的经济。浙江计划聚焦大数据、物联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围绕航空器软硬件、低空飞行保障核心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低空交通数智化运行和管理。
2023年,合肥落地eVTOL整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实现了全球首条eVTOL商业化航线首飞。为巩固全国低空经济第一梯队地位,未来两年,合肥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
2024年争取获批中国民航局第三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初步形成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链;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在科学技术研发、产业集聚、应用场景、标准规则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合肥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蓬勃,在电池、电机、电控、材料、螺旋桨等方面都有基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产业也可以为低空经济发展助力。
合肥集聚了低空经济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为合肥的低空经济场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国内最早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之一,芜湖目前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在芜湖航空产业园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2023年,芜湖市低空产业产值已达400亿元,同比增长26.58%。根据《芜湖市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规划,到2025年,当地低空经济相关公司数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近3年,芜湖引进航空产业项目117个,协议总投资5777.59亿元。
芜湖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核心的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航空产业链,涵盖了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通用航电、航空部附件、临空经济、低空运营等。
芜湖除了联合头部无人机企业外,还有无人机固定翼企业、发动机制造企业、复合材料企业、发动机维修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