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
从 1987 年攀岩运动郑重进入我国, 已逝去了整整 30 年。“三十而立”, 对于一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开始自立的年纪,而对于一项运动来说,三十载的光阴一样能见证其从幼小到成熟的成长变化。竞技攀岩在国内外各大赛场上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打破以往纪录,民间攀岩力量也在攀岩爱好者的推动下不断壮大。攀岩入奥之后,中国攀岩又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和不可限量的美好未来。
中国攀岩一路走来,除了一代又一代攀岩人的呕心沥血,也离不开攀岩硬件设施与装备的不断改进。
在攀岩刚刚进入我国的最初几年,很多硬件设施匮乏,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实属无奈之举。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早在1990 年就成立了攀岩队,也是我国较早的一支攀岩队伍。当年,该校攀岩队教练丁承亮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修建了简易训练场所;土法上马,自制岩板,带领攀岩队在墙壁上凿穴进行攀登训练,走上了艰苦创业之路。一大批国家级攀岩高手正是在如此简陋的训练条件下被培养出来。
1990年,我国第一个人工岩场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揭幕。怀柔岩壁最早是由日本长野山岳协会、信浓《每日新闻》赞助修建的,长野市民、企业团体等为此集资3000万日元。岩壁每个岩面分别设置各式各样的抓手和支点,能够完全满足各种训练的需要。岩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构建4层楼的高度,结构强度按日本抗震标准设计,强度方面可放心地长期使用。
当时,就连国家攀岩队都是在自然岩壁上进行训练的,全国没有一块可供训练和比赛用的人工岩壁。到上世纪90 年代初,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建设了全国第一块人工岩壁场地。据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介绍,当时的岩壁还是用钢筋水泥搭建的。“那时候世界上已经有比较发达的岩壁了,但是以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根本买不起,只能在钢筋水泥岩壁和自然岩壁上进行训练。”李致新回忆说。
北京大学飘柔人工岩壁始建于1997年8月,最初的岩壁共四面8个赛道,高15米。2001年4月,在宝洁公司飘柔品牌的全力支持下,岩壁进行大幅度改造,于5月1日完成改造。新岩壁是当时国内最好的人工岩壁,岩壁主体高15米,共四条赛道,包括两条速度赛道和两条难度赛道。
直到上世纪90 年代末,利峰、壁虎王两家国内公司开始自主生产人工岩壁,为我国攀岩运动的推广普及奠定了硬件基础。“这两家公司发展得都非常好,全国重大赛事大多数都是使用他们生产的岩壁。”李致新介绍道,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外优质人工岩壁也开始陆续进入中国,“被引入最多的是法国的岩壁。”国内岩壁生产厂商的不断增多,直接引发攀岩场所数量猛增,我国攀岩运动发展逐步走向繁荣。
在中国攀岩运动的发展历史中,不少攀岩设施及装备的生产厂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列举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简要介绍:
国内最早的人工岩壁生产厂商,也是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的合作伙伴,其产品成为中国登山协会的指定比赛专用产品。曾承建国家登山队训练场地,并多次承建大型国际国内攀岩赛事岩场。而国内目前规模较大、高度超过20米、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岩壁,绝大部分由该公司建造,比如中国地质大学、西藏登山学校等处的岩场都气势恢宏,蔚为可观。
前身是中体公司攀岩设备生产工厂,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国内从事攀岩板及附属产品研制产品设计、生产制作、施工安装、后续保修“一体化”服务的唯一企业。其生产的“壁虎王”岩板已经被中国登山协会指定为“中国正式攀岩比赛用板”。
2007年,KAILAS从欧洲引入了一批攀岩和登山器材,在中国攀登圈内小范围试用, 2 0 0 8 年初正式成立攀登器材部。2 0 1 0年, K A ILAS攀登器材研发团队成立,开发了很多非常贴合岩友使用,独具巧思的作品,比如被誉为“神器”的“Clip-Up 挂绳器”,在中国攀岩界受到交口称赞,人手一支,并荣获2012年 OUTDOOR亚洲户外产业奖。 2013年,KAILAS正式成为国际攀岩联合会(IFSC)的唯一攀登器材赞助商。
在初创阶段,不光要动脑筋自制攀岩训练场地及设施,很多个人装备也要自己动手制作。回首那段蹒跚起步的岁月,李致新感慨道,“现在的攀岩装备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这对于这项运动的技术提升意义重大。”他坚信,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攀岩硬件设施及装备的更新换代将呈现更加突飞猛进的态势。
(本文刊载于2017年11月刊《山野》杂志,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